黑脉蛱蝶越冬代探秘(七)——新遭遇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黑脉蛱蝶越冬代探秘(七)
——新遭遇
拍摄记录时间:2022.1.9~5.9
拍摄地点:铁岭市银州区
摄影工具:OPPO手机
前言:
越冬代,这一特殊代,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野外很难寻找,尤其是北方早春枯枝烂叶、秋末落叶满地、冬天冰天雪地,更是难上加难,再加上平时人们很少有机会去实地考察,只能凭借网上的少部分资料加以了解学习,因此,对于越冬代的探寻虽少有记录却意义重大,对于开展当地生态研究及生态指标监测都有一定意义。
本次推送为黑脉蛱蝶越冬代专题推送,故不再花篇幅介绍夏型黑脉,若想了解更多,请点击黑脉蛱蝶部分生活史。
接下来就话不多说了,请跟随我的步伐哦!
1月9号:在标记地点,图中有一只裸露在落叶上的黑脉越冬4L幼虫,推测是被风吹出来的(你看到了吗?
放大如下:
3月4号:在山里标记的一处寄主落叶堆下观测到一些状态较好的黑脉越冬幼虫。
这两只应该都是4L幼虫,但大小相差较为悬殊,有可能右边较大的那只是♀,左边那只是♂;也有可能左边那只是3L的;或者两只是同性的,但由于个体差异等因素。
蛮可爱的啊!
3月22号:在山里其中一标记处观测到已死亡的越冬黑脉幼虫如下:
正面:整体颜色明显呈棕褐色
侧面:明显有部分颜色偏黑且身体有些缩水
底部:局部偏黑且缩水
正常个体(左)与非正常个体(右)
非正常个体(上图):幼虫几乎没有弹性,摸起来比较软或坚硬,几乎对触碰无反应,原本在落叶上稍一用力就会掉落,整体颜色与正常个体相比不纯甚至局部发黑或者腐烂。
正常个体(下图):幼虫摸起来弹性很好,此阶段对触碰有一些反应,在落叶上用力不会掉落,整体颜色褐色为主。
标记处新发现的一只幼虫与一片曾经有幼虫停息的落叶:
3月22号:非正常个体的颜色进一步恶化:
3月31号:非正常个体局部已被啃食!
4月3号,晴,7~18℃,西南风5~6级:
非正常个体已被腐蚀,可能这个阶段死亡率较高!
在一阳面,此标记处的树杈上,观测到了今年第一只爬上来的越冬黑脉幼虫,比去年的记录提前了一周。(虽然刚4月初,但这几天前后温度明显回升且最低温度维持在5度以上,最高温度维持在15度以上,西南风,温度比较适宜它们活动)
上图的树杈上有一只幼虫在栖息
放大,这回明显了吧
另一棵标记树杈上的幼虫
在4月3号之前,也就是3月31号,曾和一些爱好者预测过今年黑脉越冬幼虫爬上树的时间,结果预测几乎准确
4月6号,晴,-1~8℃,西北风2级。观测到前两天已经上树的越冬黑脉幼虫,由于这两天的降温,又爬回落叶中了。(看来刚4月初的温度还不稳定,虽然维持了几天适宜的温度,但冷涡影响,降温明显,最低温度又回到了零下,幼虫感到凉意又会爬回落叶中。所以即便4月初有幼虫爬树,但仅限于阳面少数个体,期间温度降温,还会爬回落叶中休息
4月9号,晴,14~22℃,西南风3级。观测到部分新的黑脉幼虫再次上树。
4月20号,浮尘,15~26℃,西南风6~7级。朴树有的开花有的已长新叶,观测到第一只已转5龄的黑脉幼虫
好修长的身体啊
进食中的“少女”视频:
而此时,仍有不少未转龄或正转龄的幼虫:
4月22号,晴,6~16℃,西北风3级。20号观测到的5龄幼虫明显变大,此时的朴叶几乎无法成为它的藏身之处了。
4月24号,晴转多云,10~22℃,西南风3~4级。此时仍有一半幼虫还未转龄:
当然,很多已经变成与嫩朴叶融为一体的模样:
4月26号,晴转浮尘,4~18℃,西北风3~4级。依然有少部分正转龄个体:
标准的两个头壳,身体颜色不再是单纯的褐色(图示这只4L越冬幼虫和同期幼虫相比要明显大一些,最后经饲养羽化为♀淡色型大个体)
下图:刚转5龄没多久的幼虫
4月30号,阴转多云,3~16℃,西北风3~4级。4月底,迎来了阳面第一批黑脉越冬代末龄幼虫高峰期。
下图为4.29野外标记处寄主上带回家中的末龄幼虫,可以清晰看到此时距离幼虫的尾部一段距离内,有一个疑似蝇类的蛹,由于并未看到是哪里爬出来化蛹的,所以并不确定是幼虫体内爬出,还是幼虫体表爬出(仅借助幼虫搭个顺风车?),或是寄主上携带?观察了许久也未见幼虫有被寄生的蛛丝马迹,所以这只末龄幼虫最后的命运会怎样
5月1号,多云,2~16℃,北风4~5级。同批拿回的末龄幼虫,其中最大的个体已经近50mm长。(这明显要比夏型大)
5月3号,多云,15~27℃,西南风4~5级。观测到一只老熟末龄幼虫身体中部偏下有一对淡黄色的小球球,这其实是♂特有的肾斑,只有末龄幼虫快预蛹时才会隐约看到。这种情形也适用于一些其他蝴蝶,比如柳紫闪蛱蝶的白色肾斑、绿带翠凤蝶和柑橘凤蝶的黑色肾斑等。
黑脉蛱蝶幼虫♂的淡黄色肾斑
柳紫闪蛱蝶幼虫♂的白色肾斑
绿带翠凤蝶幼虫♂的黑色肾斑
而1号那只大个体的黑脉在下午已经预蛹一段时间了。
5月4号,那只大个体黑脉已经化蛹了。蛹长约37mm。
而同期相比另一只小个体的蛹才仅有30mm左右。
5月6号,多云,7~19℃,北风3~4级。野外其中一个标记处观测到新的末龄幼虫:
以及在标记处的对面新发现一只超大个体的末龄幼虫(最后羽化后会多大,什么形态,我们敬请关注)
由于这天观测到不少末龄幼虫,拿回了几只放在两个容器里,下图为两只末龄幼虫互相用犄角干架的其中受伤惨重的一只(最后还顺利化蛹羽化了)
5月8号,多云,9~19℃,北风3~4级。6号那只超大个体已经化蛹,蛹长约42mm(基本赶上绿带夏型普通大小的蛹):
绿带与超大黑脉蛹对比:
刚末龄的绿带与完全末龄的黑脉:
5月9号,晴,9~24℃,西南风3级。野外观测到黑脉蛹。
关于图片,有几点需要说明:
1,因拍摄器材和显示设备的不同,图片内的幼虫大小不等于实物大小,新手请注意。
2,因拍摄器材、显示设备、幼虫产地的不同,图片内的幼虫颜色可能与你实际所见的有所差异,所以在对比实物时请尽量看外型和斑纹特征。
3,因资金问题,所有照片为手机拍摄,再加上作者并不是专业摄影和东北季风气候的影响照片会有些模糊,请谅解。
最后,我不能打包票说我观察记录的绝不会出错,但我能打包票说我真的每次都尽了最大努力去保证不会出错。
相关阅读推荐:
③【相似幼虫比较II】“猫猫头”、“小鹿角”这些蝴蝶幼虫都是啥?丨柳紫闪,黑脉,拟斑脉,大紫幼虫差异对比
④【蝴蝶拉丁学名背后的故事8】黑脉蛱蝶 Hestina assimilis
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但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转载:
1、请先联系小编(私信或留言)
2、经作者同意后,请标注作者微信名、微信号(见下图)
3、请尊重原创,保留“探索自然的神秘奥秘”名及其二维码(见下图)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探索自然的神秘奥秘
作者微信号|clf13841095926
作者微信名|达尔亚瑟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我